蓬溪县财政局筹集财政资金37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当好扶贫“大管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进曾经的省定贫困村——蓬溪县赤城镇紫槽村,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一排排新建楼房大气敞亮,一根根自来水管伸进千家万户,一幅现代新农村景象跃然眼前。
紫槽村是蓬溪县财政局凝心聚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蓬溪县财政局共筹集财政资金37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绩。截至目前,全县8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8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1753名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户户通广播电视,有生活用电、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医疗保障,极大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幸福指数。
派出帮扶干部359人次 对联系村联系户开展结对帮扶
2018年5月24日,县财政局机关党委书记全宏带领机关帮扶干部,来到紫槽村破旧的村委办公室,和村两委干部、扶贫工作队队员座谈,了解精准扶贫推进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回去后,全宏通过返乡创业成功人士搭桥,向其他机构为紫槽村申请捐赠资金100万元,改善办公条件。
几年来,县财政局干部时刻把紫槽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在“大走访”“助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百日冲刺”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走进群众家中,宣传扶贫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问题整改工作。
2016年以来,县财政局先后派出帮扶干部359人次,对联系村联系户开展结对帮扶,先后派出13名业务骨干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保持协同配合,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帮助解决联系村生产生活、民生方面具体问题,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5亿 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是脱贫项目中最直接、最有效、最关键的因素。2016年以来,蓬溪县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5亿元,同时加大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从2016年的84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647万元,累计投入1.05亿元,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蓬溪财力薄弱,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保障重点规划和重点项目实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县财政局局长陈伏龙表示。
财政与金融的支持为蓬溪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10月,蓬溪县设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
与此同时,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办联合拟订《蓬溪县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蓬溪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办法》《蓬溪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实施细则》等,增强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县财政局先后成立9个帮扶工作组,分别帮扶赤城镇长发店村、紫槽村,三凤镇跃进村,宝梵镇井田坝村,槐花镇紫福村等乡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财政局派驻文井镇铧厂村的第一书记樊勇向县扶贫开发局争取扶贫资金9万元,对村原有给排水渠系进行维修,新建渠系100余米,新旧渠系贯通,500多亩良田得到及时灌溉。目前已有业主上门联系,准备流转水田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将给村民带来1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樊勇争取资金5万元,修建山坪塘1口。3月初,樊勇又与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农村局协调,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00多万元,使铧厂村1000多亩农田被纳入高标准建设范围。
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县财政局派驻紫槽村的第一书记陈全对发展产业是个“门外汉”。他花了一个月走村串户,熟悉帮扶村民和村里产业情况,从“门外汉”变成“门内汉”。
在陈全协调下,紫槽村引进业主成立紫乐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青花椒130亩,让1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65元;引进盛吉辉养殖公司发展黄牛250头左右,预计村集体收入4万多元,带动村民就近务工10余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坚持政策不断、力度不减、责任不变,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已有成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陈伏龙说。
(全媒体记者 刘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