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法治网讯(□张欢)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生改善的关键所在。“十三五”以来,射洪市民政局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强基层治理水平,向市民交出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织密织牢救助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十三五”期间,射洪市民政局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1973055人次,发放低保金45885.9万元。累计发放特困供养人员救助金491414人次,发放资金18322.17万元。 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制度,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加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对生活失去自理能力且缺少照料护理贫困人员实行“一人一策”照护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整合资源改善环境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十三五”期间,射洪市民政局将原有的30个乡镇敬老院整合成1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单设金华镇、青岗镇两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同时,围绕“调结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目标,对全市敬老院进行消防改造和适老化改造,改善老人居住环境。此外,射洪市民政局还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0%。
社会事务工作再上台阶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

射洪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落实绿色惠民殡葬救助制度,累计为符合条件5000余名群众减免殡葬服务费用,共计减免费用500余万元。 依法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创新服务方式,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婚姻登记预约,确保只跑一次。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雷锋”精神温暖射洪大地

“‘十三五’期间,射洪市社会组织完成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嬗变。志愿服务逐步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截至目前,射洪市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87家,注册志愿者5万余人。”据射洪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转作风、提效能,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流程,强化事后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宣传组织实施志愿服务1000余场次,参与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受益群众25万余人。
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射洪市民政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完善全市基层自治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射洪市民政局积极推动全省城乡社区试点项目建设,将建设社区创建为便民服务型社区,黄磉浩社区创建成为社会企业带动型社区,在太和街道开展“三社联动”创新机制试点。此外,射洪市民政局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修订完善村(居)民公约,全面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制度,推进“三治融合”试点,加强村(居)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行“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规范权力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