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网 ! 主编邮箱:scfzxxw@sina.com  报料QQ:850521687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法治新闻 | 通知通报 | 新法快递 | 法治维权 | 经典案例 | 法治天平 | 法律文献 | 社会与法 | 法治动态 | 司法行政
检察风云 | 记者调查 | 教育纵横 | 楼市观察 | 纵深报道 | 文苑时空 | 人物专访 | 企业风采 | 法治四川 | 平安四川 | 队伍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安四川  
 
武胜县中心镇:引领乡村振兴,培养本土人才是关键
本网网址:www.scfzxxw.com   来源: 四川法治网    时间:2020-12-15
 

       四川法治网讯(罗嘉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认识到,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之间是双向良性互动关系。如果没有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是一句空话,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回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振兴乡村,培养本土人才是关键

       在探索武胜中心镇响田坎村脱贫奔康变迁之路时,党员、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要振兴乡村,培养本土人才是关键。

       武胜县中心镇响田坎村户籍人口2762人,10个村民小组,贫困户103户278人,辖区面积3.72平方公里,党员人数有73名,在家党员26名。2014年,响田坎村评为省定贫困村,那时没有修通乡村公路,村民出行困难,生产物资进不去,农产品出不来,水利设施差,粮食收成靠天吃饭,农村电压低且不稳,农产品初加工也只能择时加工, 村集体经济难创,业主引不进、引进留不住,本村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工匠师傅以及有志青年走出去回不来、回来的留不住,人才短缺、发展滞后、空心化日益明显。

       2015年,武胜县委向响田坎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开始了该村脱贫攻坚战之路,其间,该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多次调整。时至今日,响田坎村道路通了,水利好了,太阳能路灯有了,特色产业培育出来了,回乡创业能人多了,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乡村人气逐渐"旺"起来了。全村103户278名贫困户顺利搭上了"小康快车",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村硬化公路6.2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整治山坪塘3口,6个村民小组完成农网升级改造,村内引进业主3名,发展晚熟柑橘产业1000亩,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100余次60000余元,为村民提供了持续增收的道路。

广开贤路,选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汉青感叹:响田坎村作为省定贫困村,群众能够顺利走上小康路,怎样选好育好用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响田坎村班子进行了多次调整,有本地老党员,有引进外地大学生,有机关下派干部。镇党委用开放的用人原则,坚持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思路,外引内育,重点从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回乡创业能工巧匠 、"土专家""田秀才"等中挖掘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后备干部中,通过组织活动、农民夜校学习、"空中课堂"洗礼、干部"一对一"定点联系、顶岗锻炼、急难险重任务检验等培育了一批热爱基层工作、热心家乡建设的本土村后备干部,通过村改整合,村现任党组织书记黄波选系本村的农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镇机关优秀工作人员,在他的带动下,响田坎村"两委"班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凝聚力,村党组织副书记夏俊龙,是在外务工退伍军人,放弃了在外优厚的报酬毅然返乡,村副主任刘小明原在外担任企业管理,村文书刘奎原为代课教师,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家乡建设,村"两委"工作得到了党员、群众和组织一致认同。

育好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响田坎村"两委"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育好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让每个愿意加入农村基层建设的返乡能人留得住,能干事,能出彩,有成就感、获得感和群众的认同感。响田坎村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以党课、党员大会、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方式组织学习30余次,极大增强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投身基层建设的决心。同时在政策上加码扶持,让返乡能人安心安业,并在发展产业上出台了相关补贴扶持政策如发展晚熟柑橘、稻田+养殖、蚕桑养殖等,让本土人才安心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并且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成长,组织他们到产业园现场学习交流、邀请成功的产业业主到村指导,因地制宜,让产业活起来,调动返乡能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扎根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引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优秀资源的下沉、党委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让乡村成为引才聚才的新高地,搭建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让返乡能人留得住,安下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来,为家乡建设描绘蓝图。

 
编辑:岳生均
最近更新   更多>>
四川法治网版权所有
四川法治网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四川法治网观点,如有侵权请即时联系。  主编邮箱:scfzxxw@sina.com  报料投稿QQ:850521687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