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张欢 刘畅)自“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天仙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排整提”专项行动,以为群众服务、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切实把为民做事落实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重大项目实施、民生福祉等具体工作上。围绕群众关切,紧盯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来检验教育成果。
定标推进,抓住活动“核心点”。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服务百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制定《天仙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确定9项重点工作任务,采取措施集中攻坚,及时解决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帮办实事131件,领导班子成员帮办实事14件。
狠抓项目,提升办事“水平线”。紧盯群众关切,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积极建好民生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满意一项。飞跃村地处梓江沿线,三面环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一直以来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极大限制当地的发展,再加上射盐路改造当地群众反映较大,近年来天仙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用于飞跃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在飞跃村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五人制足球场,对飞跃村农房及道路进行风貌改造,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片好评,飞跃村也被射洪市评为乡村振兴试点村。截至目前,天仙镇全镇全年共实施大小项目28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民生,做好为民“必答题”。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在窗口岗位开展“暖心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创新服务手段,全面推广便民服务村级窗口建设,增设村级志愿服务指导站,购置便民物品,打通窗口服务群众、便利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行特色服务,与百姓心连心,通过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你有困难我来帮”等服务,收集百姓服务诉求,提供针对性强、个性化的服务,加固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积极落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和伤残家庭等缴费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工作人员走近群众解难题,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深入村组进行政策宣讲,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特殊人口应参尽参、动态清零,共为654名特殊群体人员代缴基本养老保险1.09万元,参保率均达到100%。
紧盯重点,找准行动“切入口”。依托“脚丈母亲河”行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下沉一线,在乡间地头开展“零垃圾”行动,清理沟渠、河岸、道路,同群众共同开展环境治理,构建美丽宜居生态天仙。共累计清理大小河道40公里,清理公路、通村道路120公里,清理白色垃圾、水面漂浮物8吨;开展信访矛盾调解,综合协调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成立纠纷调解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加大信访矛盾调解力度。累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件,调处成功率100%。
目前,天仙镇以所辖的1529名党员和62个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通“最后一公里”最佳路径,一处处环境的优化、一条条道路的硬化、一盏盏路灯的点亮,无不诠释着新时代乡镇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