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网 ! 主编邮箱:scfzxxw@sina.com  报料QQ:850521687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 | 法治新闻 | 通知通报 | 新法快递 | 法治维权 | 经典案例 | 法治天平 | 法律文献 | 社会与法 | 法治动态 | 司法行政
检察风云 | 记者调查 | 教育纵横 | 楼市观察 | 纵深报道 | 文苑时空 | 人物专访 | 企业风采 | 法治四川 | 平安四川 | 队伍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安四川  
 
广安武胜县政协:全力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本网网址:www.scfzxxw.com   来源:    时间:2023-11-07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围绕全县“2+3”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武胜县以“产业兴旺”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5个,其中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9个。获评2023年桑蚕茧丝绸全链融合示范县,争取到上级项目资 金4.13亿元、专项债券2.59亿元。

优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成小春粮食播种面积6.55万亩、大春粮食播种73.6万亩。规划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基地13万亩,初步形成“4+1”粮油园区布局,建成省星级粮油园区1个,市级粮油园区1个,启动建设大豆玉米油菜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成功争取合武共建粮油园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优质稻示范县项目(总投资950万元)、油菜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1950万元);总投资1.765亿元建设万善粮食和物资仓储物流中心,实现年储备粮食10万吨、食用油0.6万吨。2023年,武胜县高质量举办大地油彩乡村文化旅游节。

优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全县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227个,其中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85个、龙头企业代养场61个,规模养殖出栏生猪量达60.1万头。武胜新希望龙女联合猪场年出栏生猪能力达18万头。

大雅柑产业健康发展。共引进大雅柑经营主体(业主)680余个,发展面积达2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达到千亩以上的示范园82个,千亩示范园配套建设产业路199公里、泥结碎石路21.7公里、山坪塘443口、蓄水池441口。2023年采销大雅柑6万吨,预计2024年,大雅柑产量12万吨。2023年,飞龙镇(柑桔)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武胜县胜利镇三叉沟村(晚熟柑桔)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龙女镇成功争取1000万四川省产业强镇培育资金;武胜大雅柑荣获中欧联合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该认证标志着“武胜大雅柑”迈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蚕桑产业延链强链。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镇1个,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2019年荣获“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共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蚕桑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60个。引进芝皇菌业,建有全桑枝菌种研发中心,带动发展集体经济17个、种植大户52户、农户1800余户、年产值达3亿元。高质量承办2023中国(广安)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桑枝菌博览园挂牌川中北食用菌研究院,武胜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全国桑蚕茧丝绸全链融合发展示范县”。

生态水产产业培优育强。成功创建省三星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现有国家级健康养殖场3个,省级原良种场1个,苗种繁育基地6处,培育鱼苗品种30余个,年生产苗种3亿尾。水产养殖户387家,其中新型养殖主体133个。2023年,争取到492万元的中央财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高质量承办全省渔政执法“亮江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培训会。

调研组了解到,武胜县现代农业发展形势虽然不断向好,但是还存在部分问题。乡村人口流失较严重。武胜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原住居民不断涌入城市,村庄面临“空心化、边缘化”问题。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弱妇孺,产业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需加强。虽然2019—2021年安排了大量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但因项目及资金瓶颈问题,近两年几乎没有给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道路方面的指标,部分产业基地尚无产业道路或人工便道,农资运进和产品运出仍不便捷。联农带农机制需拓展。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虽然在产业发展中鼓励推广返租经营、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但群众难以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利益联结仍以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模式为主,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程度不够,利益回馈方式较为单一,产业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调研组建议,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要素保障体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力推动全县“2+3”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高质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产业基地布局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配套到哪里”的建设思路,合理统筹、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区域,突出乡村振兴示范片、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健全加工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加工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成本较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进一步配套、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促进农产品鲜销网络的搭建,大幅延长农产品上市时间、拓宽运输配送范围,畅通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除加快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外,探索推进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完善职业农民激励措施。严格职业农民的资格认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信息统计和入库管理。充分发挥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在认定、从业、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引导职业农民领办创办规范化、标准化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其他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充分重视农民特别是本土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普遍提升小农户的综合素质,除依靠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外,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领办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探索推广“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围绕桑枝菌、生猪、稻渔产业,重点探索“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发展提高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推动实现产业富民增收。

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强化产业发展智力支撑。出台高层次科技人才下乡政策,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研究生、博士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一线,为产业发展提供现代化服务。通过考录、聘用等方式,加快更新、优化农业农村技术服务队伍年龄、专业等结构,确保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深化院县科技合作关系。与农业农村领域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关系,在现代农业规划布局、品种选育、技术指导、人才培训、设施装备运用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推动共建产业科研示范基地,开展产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示范带动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引导鼓励种养能手、农业科技人员等筹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产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托管、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生产等多个方面的经营性科技服务,补齐产业发展基层科技服务短板。

建设现代农业要素保障体系

围绕“钱”的保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农村,让城里人到乡村创业兴业,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围绕“地”的保障,深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加快破解农村建设用地自己“用不了、用不好”的困局。

围绕“人”的保障,努力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人才“留下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加强科技服务人才招引培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代农业产业工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供稿:武胜县政协 张钊 毛朝光)

 

 
编辑:杨小艳
最近更新   更多>>
四川法治网版权所有
四川法治网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四川法治网观点,如有侵权请即时联系。  主编邮箱:scfzxxw@sina.com  报料投稿QQ:850521687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