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水务局局长 李红军
岳池县位居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西麓,渠江和嘉陵江汇合的三角台地上,因盛产稻米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全县总人口约113.7万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54171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250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7707万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量459立方米/人,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资源量。近年来,岳池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聚焦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节水一体化,全力打造节水“重要窗口”,为岳池的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度站位,系统谋划
一是高度重视。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岳池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谋划部署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制定并专门印发《岳池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方案》《岳池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各乡镇、各部门,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保障到位,形成“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系统谋划。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岳池县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节水工作联席会议,统筹推动各项节水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节水工作高效协调。严格落实市级下达岳池县的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2022全县用水总量1.7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0.9立方米,较2020年度降幅1.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52立方米,较2020年度降幅18.81%。
三是重点推进。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完善农村供水,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和供水工程规范化,不断提升全县水源保障能力。2023年新开工嘉陵江水源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会仙桥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扶资金等20个项目。积极打造“两江四库”全域供水模式,通过新建供水工程、管网更新改造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县城供水互联互通。
严守关口,强化监管
一是强化计划用水制度。2023年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29个单位和公共供水管网年用水量1万方及以上的18个非居民用水户实现计划用水管理100%覆盖。
二是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管理。累计安装在线监测点31个,动态掌握取用水单位实时取水量,及时预警疑是超计划超取水许可取水现象。
三是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以岳池县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立案查处7起违法取水行为,联合县检察院开展全县生猪屠宰场取用地下水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责令限期整改违法取用行为,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实行处罚,对岳池健源生猪养殖合作社进行行政处罚2万元。促进了水资源管理秩序统一规范、高效。
聚焦重点,提升治理
一是强化农业节水。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49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7.35万亩,2023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积极推动大高滩灌区水权与水价改革工作。
二是强化工业节水。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格项目审批。近年来,累计投入40多万资金对广安川能能源有限等4户重点用水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升级,开展水平衡测试,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引导四川省岳池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和重庆昕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同节水,2023年10月26日签订合同。
三是强化城镇节水。对城镇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实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老旧城区改造、供水管网改造,有效防止“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控制管道漏损,城镇管网漏损率控制到9%以内。
注重宣传,引领节水
一是整体联动。与教育、住建、经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树立一批节水典型。截至2023年末,全县建成节水载体90个:其中节水型学校建成9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1个,节水型企业5个,56家县直机关和10家县直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中小学建成率8%,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15%以上,县直机关和县直事业单位建成率分别为100%和70%。
二是紧抓重要节点和日常。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全方位加大节水宣传工作力度。开展节水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主题节水宣传活动,不断深化节水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岳池县将持续巩固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进一步做好“节水文章”,守好“生命之源”,奋力开创节水护水工作新局面,不断将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