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魏娜)近年来,蓬溪县司法局紧密围绕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这一中心目标,探索形成“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机制,建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融合模式,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衔接起来,加强援调对接“四化”建设,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有效将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

对接阵地规范化。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整合资源,形成贯穿县、乡、村三级的纵向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在蓬溪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办公室,力争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行业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法律服务。
调解队伍专业化。由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者、专职调解员组成县级诉前调解专家队,指导推进全县援调对接工作;乡镇配备至少1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或维权经验的工作人员,专(兼)职负责法律援助的日常工作;村(社区)法律顾问负责各村日常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指引,并保持与援调对接办公室的日常联系。同时,特邀县法院、县信访局、县妇联、及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村(社区)等组成的调解专家库工作人员加入,参与、协助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利用律师的专业性和调解员的丰富沟通协调经验,帮助缩短结案周期,降低矛盾化解的经济成本。

调解机制长效化。探索形成“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机制,建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融合模式,坚持援调共济、以调为主,援助兜底,完善对接范围和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优势,将求援案件化解于基层,最大限度节约当事人维权成本。对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面摸底评估,深入分析研判,坚持“两条路维权”:一条路,适时引导当事人进入调解程序,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更加高效快捷、更加人性化、人情化地解决维权纷争;另一条路,对特别复杂、疑难、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立即到辖区法院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便民服务高效化。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可以大幅度降低法律援助成本,拓宽弱势群体维权渠道,简化法律援助程序,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满足群众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今年以来,该县已通过援调对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涉及纠纷类型以婚姻家庭、农民工讨薪为主。接下来,蓬溪县将继续深入探索和推行该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竭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推动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落地落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