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李鑫)为切实做好辖区司法行政工作,蓬溪县鸣凤司法所坚持以“忠诚 为民 尚法 担当”的四川司法行政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行“1234”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推动基层依法有效治理。
法律服务“1中心”
以鸣凤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工作室实体平台为中心,整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公证等多方面的资源,与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线上平台相结合,为群众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区矫正“2强化”
强化监督管理,做好“指路人”。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保证每名社区矫正对象双档(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规范性和完整性。
强化心理教育,做好“引路人”。以法律法规和党史教育为重点开展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强化法治和道德教育,让社区矫正对象常怀感恩之心、发自内心学法守法,积极回归社会走向光明。
人民调解“3聚焦”
聚焦能力培养,调解培训经常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聚焦作用发挥,调解成果高效化。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早排查早化解,做到有案必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聚焦机制创新,调解方式多元化。加强村(社区)级调委会、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综治办五方联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独特优势,熟练运用面对面、背靠背、褒扬激励等调解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合理合法快速解决问题。
法治宣传“4坚持”
坚持渠道“多样化”。建立鸣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群,定期更新法律知识,提供线上学法平台;利用村广播定期播放农村常用法律知识,通过张贴横幅、法治漫画、设置法律宣传栏、法治图书角等,营造浓厚的学法普法氛围。
坚持内容“简单化”。将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简单有趣的生活小故事,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做法律的明白人。
坚持对象“整体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分类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对无法参加宣传活动的特殊群众提供“送法入户”服务,确保普法对象“整体化”。
坚持活动“常态化”。依托各时间节点和重要节日,按照“一月一主题”常态化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定期到学校、村、社区、集市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确保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