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李鑫)四川省司法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围绕司法行政“1+4”职能任务,全面落实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五年三步走”发展规划,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推进司法所提档升级,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奋力开创新时代司法所工作新局面,涌现出一批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
一直以来,蓬溪县司法局三凤司法所在“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四川司法行政精神指引下,在县司法局党组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加强司法所工作的最高准则,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作为行动指南,积极进取,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在“固本”上狠发力 致力抓好人员队伍建设
三凤司法所现有政法专项编制人员2名,政府聘用辅助人员2名,人员分工明确,专人专岗,严格落实《司法所队伍建设及内务管理规范》,坚持常态化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2021年所内人员积极参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规范”上鼓实劲 有序推进所内建设管理
一方面,三凤司法所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业务台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司法所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和人员职责、联系方式、工作去向公开透明,各项工作开展依法依规、优质高效。三凤司法所严格落实《司法所外观及室内标识规范》,独立业务用房面积300平方米,临街落地,方便群众。所内门头、标牌、标识、背景墙等设置醒目,功能室设置、工作设施设备配置规范。远程视频系统、远程视频调解建设完备。
在“要点”上做文章 服务政府提供法治力量
一是创新总结“三个一”工作模式,推进司法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一站”是指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点,向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延伸,融合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业务于一体,形成全覆盖式服务网络,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法律服务。“一室”指开设“法律诊室”,把脉问诊精准提供“法律处方”,组建以村法律顾问、村“法律明白人”、司法所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的“法律医生”队伍,针对重点法律问题,采取值班、入户、网络沟通等方式“联合坐诊”。“一矩阵”指搭建全方位立体式法治宣传矩阵。依托农民夜校,打造“司法惠民法治讲堂”,开展“观影学法”活动。依托跃进桥村法治文化园,营造学法用法好氛围。
二是按照“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部署,以片区司法所支部为平台,加强遂潼区域合作强化党建引领,大力促进“遂潼一体”法治建设。借助蓬南镇政务服务分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成立蓬潼联合普法小分队,联合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设立蓬潼毗邻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同时在社区矫正、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强工作联系,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在“化解”上下功夫 真抓实干做好人民调解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自治性,目前三凤司法所片区内共设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26个,确保每季度组织一次人民调解员培训会。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和践初心使命迎党建百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辖区内无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民转刑”案件。2018年以来,辖区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司法所办事效率高,群众首选率高、满意度高,没有发生因工作不到位导致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在“宣传”上使力气 形式多样开展法治宣传
结合蓬溪县司法局“五个十”主题法治宣讲活动,三凤司法所干警及“蓝精灵”普法先锋团成员从广度及深度上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线下通过“法律七进”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开展宣传活动,深入乡村培养“法律明白人”,建设“法治宣传阵地”,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云端普法课堂”、“三凤司法”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普法平台推送普法案例、法律法规、普法宣传片等信息,既扩大群众学法渠道同时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其法治意识。2021年以来,三凤司法所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3次,法治教育活动4次,推送法治信息89条,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3次。
在“管理”上动真格 严格落实特殊人群管控
严格落实特殊人群管理,创新管理方式,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发挥司法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职责,组织所内工作人员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做到三个到位,即工作人员管理防护到位,重点人员排查监管到位,对接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到位。
2020年至2021年,三凤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省级规范化司法所”“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司法所”等荣誉称号。今后,三凤司法所将继续弘扬“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四川司法行政精神,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