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川法治网讯(赵洪)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兴,乡村兴,既要识才引才,亦要育才爱才,更要懂才用才。打造好人才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需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做文章、下功夫、求实效。
定义好人才选拔的标准,引进人才“百发百中”。在招贤纳士的过程中需坚持“靶向意识”,做到精准发力。有德无才,才不足以助其成;有才无德,德必助其奸。因此引才既要重视才干,也不能忽视品德,需才德兼顾。乡镇应摒弃“唯学历论”、“唯分数论”的引才标准,完善乡村人才“政审”制度,择优选拔懂农业、爱农村、愿干事、真干事的人才,绝不让德不配位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要形成富有活力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增强人才的物质获得感和精神归属感,在“栓心留人”上持续用力。只有种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
耕耘好墩苗孕穗的土壤,培育人才“百花齐放”。以培育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相结合,将“传帮带”和“办学校”相结合,将“上网课”和“下田地”相结合,突出实践导向培养人才,在“用才”的过程中“养才”。农村工作知易行难,因此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培养“荜路以启山林”的责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只有这样,辛勤培育的“花苗”方能达到百花齐放、一树百获之功效。
搭建好能力发挥的平台,用好人才“百家争鸣”。人才引进来、培养好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完成指标的,要切实用好人才,搭建好人才能力发挥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乡村人才管理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要简简单单的“喊号子”、“戴帽子”。乡村振兴,干部为要,人才为先。领导要有用才的胆识和容才的雅量,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基础上给与敢干事、干实事的人才干部足够的包容。同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物质奖励、职位晋升上给予乡镇一定程度的倾斜,调动人才干部的积极性,夯实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广大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干部应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乡村振兴添新员、助新力、谱新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