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川法治网讯(李红梅 杨涵宇)柑子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中,不断细化监管方式,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使社区矫正工作逐渐规范化,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 一、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管理,推进矫正管理规范运行 柑子司法所对辖区的社区矫正管理对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结合辖区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案的管理模式,依法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档案。 二、多元化监管 有效提升矫正质效。 一是把监管和教育相结合,提升社区矫正质量。为有效解决监管社区矫正对象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中,矫正对象除日常性的参加公益劳动和学习之外,还组织矫正对象关爱辖区的孤寡老人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修剪指甲、叠床被等公益活动,同时组织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矫正对象献爱心,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为贫困户送慰问品等。二是定时邀请所长助理通过以案释法、讲法律小故事等方式为矫正对象上法治课。让矫正对象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可为,哪些不为,让他们逐渐养成尊法、守法、遇事找法、有法可依的良好习惯。 三、“人、物、技”相结合,将矫正对象管控规范到位。 司法所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社工+村(社区)干部、家庭成员及亲属+X”成立矫正小组,同时发挥辖区法律顾问及所长助理的专业优势,为矫正对象定时上法治课,同时着力打造"电子围墙",运用“移动手机号码+手机在矫通APP”双定位及微信群实时位置共享模式,实时监控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轨迹,查看社区矫正对象是否越界,不间断的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监管,织密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网,以“人、物、技”三管合一模式,共同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工作,提升了监管实效。 四、夯实心理教育和帮扶,帮助矫正对象重塑生活信心和希望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性、年龄、性别、家庭构成、心理状况和不同的罪名工作技能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教育,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进行不同模式的心理帮扶。同时开设了“心理康复课堂”,通过个别诊治、心理测试等矫治方式一对一进行心理帮扶和教育,帮助他们重塑生活的信心。通过谈心谈话、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想法,帮他们进行心理调试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其负面影情绪和心结,引导他们积极服刑,以健康的心态顺利度过矫正期。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重塑新人生的信心和决心,鼓励社区矫正对象为家庭、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改造、充实、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实际行动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