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川法治网讯(陈亚琼 龙梅)春风拂过山野,研学步履铿锵。为了让学生在研学中探索自然与文化的奇妙交融,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近日,鼎屏小学开展了以“探寻铜锣山,传承茶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晨光初照,队旗飘扬。五年级孩子们齐聚操场,在学校领导的激情动员后,以昂扬的姿态出发,开启一场充满趣味与收获的文化之旅。 山间古道上,孩子们踏上“微缩长征路”。在“红军学堂”陈列馆,孩子们见到了红军曾经使用过的汉阳造中正式步枪、驳壳枪等器物。虽然历经岁月洗礼,枪身的金属光泽依旧隐隐闪烁,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而油灯、草鞋等生活用品,那粗糙的质感和朴实的模样,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它们宛如时光的使者,将孩子们带回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激励着孩子们。李晨曦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走好新一代祖国建设的‘长征’ ”。 茶园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瞬间让人心旷神怡。在茶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了解了采茶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化身“小茶农”,手提竹篮,穿梭在茶树间,小心翼翼地采摘鲜嫩的茶芽。 来到茶叶炒制现场。炒制师傅亲自示范,详细讲解每一道工序,从摊青、杀青到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技艺和智慧。孩子们围在师傅身边,目不转睛地观察,不时提出心中的疑问,还亲自上手体验,感受茶叶在手中逐渐成型的奇妙过程。 茶文化课堂上,老师以生动有趣的讲解,为学生们揭开了茶文化的神秘面纱。从茶的起源、发展历程,到不同茶类的特点、泡茶的技巧和礼仪,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同学们知道了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情感。 孩子们还来到拓染工坊里,将桑叶、枫叶、栀子叶经过敲拓、浸染、固色等工序,当清水褪去,叶片脉络化作斑斓图案。孩子们拿着亲手拓印上花纹的手提袋感叹:“原来树叶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这是古人与自然对话的智慧!” 在纸鸢文化课堂上,导师详细为同学们介绍纸鸢的历史,现场教授同学们制作自己的个性纸鸢。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沙燕风筝”奔跑放飞。当“凤凰”“鲤鱼”跃上云端,传统技艺在欢声笑语中重焕生机。 “此次研学以铜锣山为天然课堂,把我们的课程从校内搬到校外,将红色基因、茶韵非遗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真正实现‘研有所得,学有所悟’。”李志刚校长如是说。 夕阳西下,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程。这次研学活动,让红色历史有了温度,让非遗触手可及。最好的课堂,永远在路上,孩子们将在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中去探索求知,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