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网讯(□李茜)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船山区司法局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好三大平台,让公共法律服务人人可享
加强实体平台建设,提供优质便民公共法律服务。目前,船山区已完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1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体平台建设工作,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均达100%。在全区形成了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以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依托,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基点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体系。
完善服务热线平台,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加强0825—2225148船山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多渠道多方位只要拨打服务热线,群众均可以免费获取基本的法律咨询服务。
强化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选择性体验。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以及部分公共法律服务站投放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群众在办理完其他事项后,可自行在智能终端查询业务,享受智慧法律服务、查看法律案例文书、查找法律服务机构地址,同时也在法治船山微信公众号上链接了船山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信息平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智慧司法带来的便捷。
多措并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法治宣传营造氛围。结合“3·8”国际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30”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实施二周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普法活动60余场次。
纠纷化解促进和谐。整合调解资源,吸纳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退休干部等人员成立专家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等调解主体优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活动1909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21起。
法律援助普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援助。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的针对性与便捷性,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对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困难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未成年人和严重疾病患者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对涉及农民工讨薪、维权等群体性案件,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及时受理、快速办理,有效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区办理各类援助案件538件,其中刑事420件,民事118件。
法律助企,护航高质量发展
积极引导、督促律师参与、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律师参与资产重整重组和防范化解各类危机。从增强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提供优质高效法律、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具体落实。“送法上门”,提高软实力。以对辖区内部分企业进行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现场受理企业投诉、宣传涉企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