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沿口镇是武胜县城所在地,常住人口20.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6.5%。近年来,沿口镇依托综治中心,打造多元一站解纷综合体,全域感知、全维研判、全链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3年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6.6%。 一站一门一网搭平台。一是资源一站集成。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协调中心、网格中心、信访办、社区治理办、公共法律服务站等,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落实专职人员13名,细化分工、明确职责,联动“两所一庭”、镇属站所办和村(社区)调委会,有效整合各类解纷资源。二是纠纷一门通办。按照“一厅六室”标准,规范设置群众接待厅、法律服务、纠纷调处、分析研判等功能区。依托走访排查、群众来信来访、市12345热线、县6666880政务服务专线等,多渠道汇集研判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解纷一网流转。自主开发“善治E调”系统,整合利用“天网”、“雪亮”、慧眼视频资源,设置调解终端168个。制定《沿口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理办法》,构建“防范在先、调解为要、司法兜底、一网流转”工作体系,严格规范“采集、接收、分转、办理、督办、答复、回访”工作流程,确保从受理登记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五级五色五诊出实效。一是五级联排“一网兜”。建立镇、村(社区)、网格、小区(院落)、楼栋(党员中心户)五级联排体系,常态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重点做好“四户一群”(流动户、拆迁户、移民户、婚变户、特殊人群)和“四重一点”(重点时段、领域、人员、群体、风险点)排查,通过楼栋显微观察、小区梳篦排查、网格蛛网收集、村居漏斗过滤、镇级全量汇集,实现矛盾纠纷全掌握,服务群众零距离。二是五色识别“一体研”。根据纠纷类型、涉及群体、疑难程度,将其划分为小微、简易、一般、复杂、重大五个层次、对应赋予五色标记,建立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12类矛盾纠纷数据库,采取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入户调”,网格员“就地调”,村(社区)干部和法律顾问“协商调”,“一站式”中心+涉及职能部门“专业调”,主要领导包案+专班“联合调”五种方式,因案施策、精细研判、逐级化解。三是五诊通疗“一站解”。建立1名镇领导和法律顾问、调解专家、网格长全程参与的“1+3”预约化解机制,动态公示调解专家库,群众可“挂号约诊”;通过党政领导“面对面接访”、“四官一律一调”轮流入驻,实现“定期坐诊”;对事态紧急、群众关注度高的,建立落实“123”快反快处快调机制,10分钟报告基本情况、20分钟到达现场处置、30分钟上报处置结果,确保“要事急诊”;针对疑难案件,及时组织行业部门、镇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调解能手等现场协调,确保“难案会诊”;对已化解纠纷,分类设置半年、季度、1个月观察期,确保“回访复诊”,持续巩固解纷成果。 多措多元多维强队伍。一是多措并举强素质。创新“案例+咨询”模式,研究梳理典型案例26个,以案释法,提升矛盾纠纷类型化处置质效。构建“培训+宣教”模式,发挥村(社区)调委会主力军作用,适时邀请优秀调解员现身说理,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二是多元发动建组织。组建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赵忠为代表的“1+4+N”专业解纷团队(首席调解员、法律调解员、专家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乡贤会”“嘉陵号子”等自治调解组织12个。三是多维考评提效能。压实班子成员平安稳定责任,将“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运行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明确考核细则及计分标准。规范值班值守、首问负责、流程管理、平台报送、责任追究等制度,有效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
|
|
|
|
|
|
|
|